主办单位:宜宾晚报社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成都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
宜宾晚报地址:四川省宜宾市南岸长江大道中段27号 新闻热线:0831-99125 读者服务部:0831-2339567 网站联系电话:0831-2339567 QQ:59227734
发行部:0831-2332012 订报热线:0831-2339538 Copyright 2008 宜宾晚报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
蜀ICP备13008762号 备案号:川新备06--120010 宜宾市网监支队备案登记号:5115000312 川公网安备 51150202000118号 站长统计
教育的缺失 ———读长篇小说《家长》
□ 张新文
就孩子的成长教育而言,可简单地归纳为两类: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。家庭教育是孩子先天性的教育土壤,是在父母榜样式的教育影响下,一步步前行的,这种教育是润物细无声,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,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和完善。
近期读作家刘庆邦的长篇小说《家长》,心里自始至终有一种痛存在着,令人久久不能释怀。文学的纯净和高尚,总是来源于琐碎的、火热的生活,更多的来源于底层生活。从任何一部文学作品中,我们总能找到生活中的人或事;同时,又使我们能从这些艺术的作品中,悟出一些人生的道理来,从而提升一些认知和品味,兴许,这就是文学来源于生活,又高于生活的道理。
《家长》以儿子何新成的成长过程为主线展开,父亲何怀礼为了儿子能有钱上学,舍弃妻儿去煤矿下井采煤,照顾、看守儿子的任务,自然就落到了妻子王国慧的头上。留守与漂泊,几乎成了当下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,正因为普遍,所以人们也就麻木了,也不觉得奇怪了,这也是时代和社会发展到今天必然的结果。幼小的何新成跟着母亲一起生活,父爱渐渐淡出儿子的感知,导致孩子过度地依恋母亲,甚至排斥男性。后来条件好了,母子进城,一家人住到了一起,儿子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,享受到与乡村不一样的学校教育,按理一切都会向好的方面发展,可是,事实相反。作为家长的何怀礼,始终以为自己只是挣钱机器,而教育孩子的事是妻子王国慧的,学校开家长会,他从不出席;孩子成绩下滑,他维一的办法就粗暴地谩骂和痛打;连儿子心爱的一只猫咪,也成了作为家长的父亲发泄的对象……他从没有换位思考,去琢磨一下当时孩子的感受。
再后来,儿子何新成长大成人,结婚生子,有了自己的生活。故事的发展,一般都会以为他应该从缺失的教育中汲取教育,给自己的后代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;可是何新成没有这么做,仍然沿袭着其父的路子走了下来,这正是《家长》一书的痛之所在!
父爱如山,母爱似海。孩子的成长,需要父爱和母爱同在,“父亲是教育孩子、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”这是心理学家佛洛姆的一句名言,可见,父亲凭借着经验和智慧,是孩子的引路人,能给孩子指明前行的方向。而母亲,从一粥一衣中,给予孩子温饱和温暖,循循善诱,每天的唠叨和叮嘱,是在孩子的心灵里慢慢地打磨着真、善、美。
教育关乎家庭、关乎家族、关乎家国的大事,《家长》将教育的缺失以文学的形式,呈现在世人的面前,昭示着人们要切实关注起教育孩子的事情,使教育缺失的短板能够得以补齐。
时政
民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