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办单位:宜宾晚报社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成都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
宜宾晚报地址:四川省宜宾市南岸长江大道中段27号 新闻热线:0831-99125 读者服务部:0831-2339567 网站联系电话:0831-2339567 QQ:59227734
发行部:0831-2332012 订报热线:0831-2339538 Copyright 2008 宜宾晚报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
蜀ICP备13008762号 备案号:川新备06--120010 宜宾市网监支队备案登记号:5115000312 川公网安备 51150202000118号 站长统计
以诚待人 ———读《追风筝的人》有感
□ 蒋雪芹
其实,每个人心底都有一种英雄主义,这种英雄主义在没遇到对的人或物之前,会一直潜伏,如果挣脱不了人生的枷锁,它甚至会潜伏到寄宿主合眼那一刻,也就是一辈子。
《追风筝的人》由美籍阿富汗裔卡勒德·湖塞尼著,且不管虚构与否,反正它打动了我,一颗心跟随主人公的生命历程来回颠簸。主人公“我”和小一岁的哈桑是主仆关系,从小爱玩风筝游戏。可是父亲无视亲生儿子却偏爱小仆人,这引起“我”的嫉妒,于是将金表丢失,陷害哈桑,从此主仆分离。
阿富汗是个苦难的国家,似乎从他诞生之日就处于被列强争夺之中,似乎他需要一个伟大的领导者,就像中国出个毛泽东一样,可是没有,似乎一直都没有,这一点他不如同样被列强欺负、饱受耻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幸运。
因为国家战乱,这之后父亲带“我”逃难去美国。“我”入了美国国籍,刻苦读书,立志将来实现作家梦。一转眼十几年过去,“我”的梦想实现,出版两部小说 并且拥有美满婚姻。“我”结婚时父亲去世,不久,父亲的老友从阿富汗打来电话,让“我”回去救哈桑的儿子,他的种种理由让“我”不得不冒着枪林弹雨回去寻找被贩卖的小男孩。
此时“我”已知哈桑原是父亲的私生子,如今哈桑死了,那么他遗下的唯一儿子,“我”若无视,将处境悲惨。而膝下无子的“我”又是多么渴望能有个孩子啊!可是这一切因为阿道夫的出现,增加了重重阻碍。阿道夫是童年“我”和哈桑共同的敌人,就是那一次追风筝,他欺负哈桑,“我”没相助,这事让“我”一直负疚。
没想哈桑的儿子竟然落到阿道夫手里,“我”心中矛盾起伏,慢慢的,一股不平和愤慨战胜了置之不闻。“我”的性情本来懦弱胆小,可为了孩子,“我”和阿道夫赌了一把,两人大打出手,文弱的“我”哪里能打过粗野蛮横的他,多亏了小男孩射伤阿道夫的眼睛。最后,“我”成功地带走小男孩,做了一会英雄,赎了自己的罪,终于感受了作为男人敢于担当的尊严和责任。
一个人最美的地方不是外貌,亦不是年龄,而是人品。这事反映在性别上,男子最美的是敢于担当,女子最美的是善良。这部作品里“我”妻子就是一位美丽善良的女性,她包容去世公公私生子的儿子,完全接纳小男孩,并给予他母爱般的关怀,令人欣慰。
“我”感激妻子,如果不是她的体谅,这份罪赎不成,那么“我”心头陷害哈桑的阴影将从年少萦绕终生。至此,从前冥顽不灵的“我”经历了一番波折,终于相信伊斯兰教作为阿富汗国教的神秘,冥冥中的真主果真掌管万物,祂怜惜战火中的阿富汗,祂定会保佑流落的子民。
至此,作为中国的读者、作为笔者的我,终于明白此书打动人的原因:一、主人公不回避自己的猥琐,知错就改,敢于直面人生;二、主人公对梦想的坚持;三、主人公尊重女性,以及那份对妻子婚前过错的宽容;四、主人公接人待物,不管正确与否,绝不轻薄。
以诚待人,想不动人都难。
时政
民生